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,原名为“江西省鄱阳湖候鸟保护区”,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,并更名为“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”,主要职能是保护鄱阳湖以白鹤为代表的珍稀候鸟和湿地生态环境,开展与生态保护相关的科学研究,科学地、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。鄱阳湖保护区隶属于江西省林业厅,为正处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,2011年列入参公管理。保护区现有编制100名,在编95人。管理局内设办公室、人事科、科研管理科、资源管护科、财务科、项目管理科、宣传教育科、社区事务科8个职能科室,吴城、大湖池、沙湖、大汊湖4个保护管理站以及进贤、余干、鄱阳、都昌、湖口、九江、万年(建设中)7个保护监测站。鄱阳湖大而神奇, 为国际重要湿地。当水位22.59m(为1998年湖口水文站实测历年最高洪水位,吴淞高程系统)时,湖面面积约为4500km2;2011年干旱时水面面积缩减至1326km2(湖口站水位9.74m),创下有卫星监测记录以来最小水面。鄱阳湖湖岸线长1200 km,有74个滨湖乡(镇、场),沿湖118万人口。保护区位于鄱阳湖的西北角,地跨新建县、永修县和庐山市,管辖有沙湖、大汊湖、蚌湖、朱市湖、梅西湖、象湖、大湖池、常湖池、中湖池九个湖泊,总面积为224km²,现在正向全湖管理迈进,让保护的红旗插遍整个鄱阳湖。其中大湖池、沙湖归保护区所有,另外租赁了朱市湖、象湖和常湖池三个湖泊20年的使用和管理权。保护区内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,生物资源丰富。据统计,有鸟类381种、贝类40种、兽类45种、浮游动物46种、爬行类48种、浮游植物50种、鱼类136种、昆虫类227种、高等植物476种。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0种,分别是黑鹳、中华秋沙鸭、白尾海雕、白肩雕、金雕、白鹤、白头鹤、大鸨和遗鸥,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56种,如小天鹅、白额雁、白琵鹭、日本松雀鹰及白枕鹤等,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85种,如鸿雁、斑嘴鸭和绿头鸭等;中国特有鸟类4种,分别是灰胸竹鸡、宝兴歌鸫、棕噪鹛和黄腹山雀;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(IUCN红色名录)受胁物种23种,包括极危物种2种,即青头潜鸭和白鹤,濒危物种5种,分别是东方白鹳、黑脸琵鹭、红胸黑雁、中华秋沙鸭和黄胸鹀,易危物种16种,如鸿雁、白枕鹤和白头鹤等。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168种,占该协定中保护鸟类总数的74.3%;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中保护的鸟类有48种,占该协定中保护鸟类总数的59.3%。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数量多达60-70万只。越冬白鹤最高数量达4000余只,占全球98%以上。全世界80%以上的东方白鹳、70%以上的白枕鹤在鄱阳湖保护区内越冬。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鸿雁种群越冬地(数量达6万多只),也是中国最大的小天鹅种群越冬地(最高数量达9万多只),同时也是大量珍稀候鸟的重要迁徙通道和停歇地,有10余种南北半球间迁徙的鸻鹬类在鄱阳湖补充食物,其数量也达到了全球数量的1%以上,是候鸟迁徙的重要位点。保护区四季分明,景色怡人,是著名的旅游胜地。春天的鄱阳湖滩涂碧绿,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,有高高的南荻和芦苇,也有低矮成片的苔草和美丽的紫云英(红花草);夏天的鄱阳湖烟波浩渺水连天,是一汪无边无际的海洋,民间誉为“鄱阳湖海”;秋天的鄱阳湖硕果累累,稻浪滚滚鱼满仓,是一派丰收的景象;冬天的鄱阳湖枯水一线,滩涂尽显,看似荒凉,实则热闹非凡,数几十万越冬候鸟在此栖息,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候鸟天堂。
- 信息详情
- 友情提示
此页是<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,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- 信息资料
- 推荐信息
- 最新信息
- 热门信息